广西凌云县培育乡村工匠 赋能乡村振兴 全球消息
2023-07-06 15:36:29 中国新闻网

中新网广西新闻7月5日电(牙宏威)乡村振兴,人才是关键。乡村工匠是县域内从事传统工艺和手工业的技能型人才,联结起传统技艺与现代化市场。如何充分发挥乡村工匠的作用,实现产业发展与文化繁荣的双赢,从而助推乡村振兴?


(相关资料图)

“我们坚持挖掘培养一批、传承发展一批、提升壮大一批,充分激发广大乡村手工业者创新创造活力。”广西百色市凌云县工会副主席江荣会如是说。

连日来,凌云县沙里瑶族乡果卜村瑶族妇女忙碌的采摘蓝靛草,飞快的身形穿梭在深山老林里。

“我们村用传统方法制作出来的服饰工艺好、布质优、色彩美、耐磨高。”该村工会主席李秀念介绍,村里制作的靛染服装走俏周边各市场,有的还专门从大老远跑来寨上定制选购。

蓝靛瑶族因穿着衣服都是用蓝靛染制而成的土布制作而得名。然而,随着时代的变迁,“打蓝靛”这项传统工艺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。

“文化是根不能丢。”李秀念执着于传承本民族的传统工艺,鼓励并带领本村妇女坚持用最传统的方式制作衣物,以实际行动坚守着民族传统文化。

如今,果卜村90多户蓝靛瑶族人家,家家户户都种植板蓝根,制作蓝靛,染制成布匹制衣出售。传统的染布工艺成为大山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也成了当地瑶族妇女增收的一项途径。

近年来,凌云县坚持政府推动、文化撬动、赛事驱动、培训带动,聚焦工匠培育全覆盖、文创研发全链条、技能传承全发力、就业增收全贯通,打造了一批以茶艺、打蓝靛、织壮锦、瑶族长号等为代表的非遗文化地方名片,传承了一批最具烟火气、最富生命力的传统手艺和特色技艺,增强了富民增收的内生动力,让古老的“非遗”项目焕发出全新活力。

走进凌云县下甲镇彩架村民族服装销售店,摆设的各式各样的民族服装琳琅满目。几位壮族妇女哼着小曲儿,手中不停地穿针飞线,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刺绣跃入眼前。

“附近大部分群众都来店里购买民族服装,很多人也参与到民族服装的制作过程。”彩架村壮锦工艺继承人罗妙琴说,希望通过参与制作和成品展示的方式能让壮锦技术延续下去。

凌云县坚持把乡村工匠作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,依托非遗传承基地、培训基地,积极开展“工匠”“劳模”进校园、进社区、进村屯活动,引导鼓励工匠传承技艺,守牢“匠心”,铸就乡村振兴之魂。

培育“匠人”,是乡村振兴的力量源泉。凌云县鼓励支持乡村工匠设立乡村工匠工作站、名师工作室、大师传习所等,开展师徒传承,传授传统技艺。同时对乡村工匠开展技艺提升、主体创办、品牌打造、电商营销能力等专项培训120余次。通过精心培育,广开门路“选苗子”,不断建强乡村工匠“主力军”。

近日,百色市2023年茶产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凌云县举行。来自西林县、右江区以及贵州省黔西南州等63名制茶能手和茶艺师同台竞技、以茶会友,传递匠心精神。“很荣幸能代表凌云展示当地茶艺。”手工制绿茶比赛一等奖得主杨艳喜不自胜。

“赛事搭台,工匠唱戏”。近年来,凌云创新举办形式多样的职工职业技能比赛,以赛促学、以赛促训,大力弘扬工匠精神,激励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、技能报国之路,加快建设一支有过硬本领的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技能人才大军。

据悉,凌云县做足“引才、育才、用才”三篇文章,将126名种养殖乡土能人(乡村工匠)和900余名致富能手人才入库。评选表彰8名拔尖乡土人才,选聘“土专家” “田秀才”10余人,加大宣传力度,营造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。此外,采取“职工之家+培训基地”模式,组织辖区职工(农民工)开展电工、焊工、八角种植管护技术、保育员(初级)技能等技能专业培训,惠及职工群众3600余人,真正让职工群众实现“一技在手、就业无忧”。(完)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