押题主题:阅读
【高分范文】
阅读如煎药一考生
(相关资料图)
有人说,阅读就像品尝咖啡,只有喜欢喝的人才懂得它真正的味道;也有人说,阅读就像一次旅行,总让你身临其境惊叹作者的文笔。可是我想说,阅读就像是煎药,只有懂得煎药的步骤和技巧,使用正确的配方,了解药的功效,才能煎好。
汉朝刘向说:“书犹药也,善读之可以医愚。”真正爱阅读的人不会觉得阅读是一件令人烦闷的事情,相反,他们觉得阅读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,他们享受阅读给自己的心灵带来的慰藉。阅读是挽救精神的良药,就像病危的患者得知一服药可以治愈其病时,就不会再介意药的苦涩。
我不刻意选择哪一类书籍去阅读,无论是报纸上的新闻,还是杂七杂八的小说,抑或是朋友认为枯燥无味的经典名著,甚至是身边人写的一些文字。因为我总认为,想读,终归是好的。森林里有那么多树,总不能守着一棵不放吧,那样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森林到底有多大,也永远不会知道森林里有哪些神奇的东西。
清代徐灵胎认为:“煎药之法,最宜深讲,药之效不效,全在乎此。”我必须找到一个我心静的时刻开始阅读。身边的人很不理解我的阅读方式,我喜欢把每个字都投射到我的视网膜上,然后传达到我的大脑神经里。因为只有这样,我才得以了解我的每一份“药材”。我习惯一次性看完整个故事,当书分好几部时,我总是会为不能连续看完而小小失落一番,不过这不会影响我阅读的兴趣,因为我知道想煎出一服好药必须有充分的耐心。
首先,我需要“泡药”,搜索网络,输入作者,点击查询,紧接着,查看这本书的简介以及评价,书的序言部分当然是非读不可的,这往往是煎好这服药的最简途径。其次,是对于煎药而言最重要的第一步——大火煮药,投入满满的热情,以热情代大火,这服药才会煮出最纯正的味道。对了,不要忘了一个细节,大火煮开后,需小火慢煮,细细阅读文章,思文之精髓,不宜急躁。最后,我需要冷却一下,隔一段时间重煮这服药,依然乐得其所。
我喜欢慢阅读,在一个悠闲的午后,沏一杯沁人心脾的茶,捧一本满是墨香的书,时光也因此变得温暖。我愿做一名读者,煮字为药,治愈我那时常需要慰藉的心灵。
押题主题:美(美好)
【高分范文】
最美的颜色一考生
透着古旧味道的厨房里,灯光昏暗,月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,有点模糊不清,似外婆浑浊的眼神。只有大木盆里的那团被煮过的青色艾草叶是最耀眼的。
外婆用那双皱巴巴的手,把艾草叶放入料理机中,加上热水,很快青绿色的汁水流了出来。艾草叶被榨汁后,外婆将其装在一个小瓷盆里,然后她往一个小木盆里倒进一袋糯米粉。一些细碎的粉末在空中飞舞,迷了外婆的眼睛,她只是轻轻地摇晃两下头,眯了一下眼睛。接着,矮小的外婆准备去端那盆艾草汁。
“外婆,我来帮你。”
“好呀。”我赶紧把那盆艾草汁端到外婆身边,她看着我笑,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。外婆将那青色的艾叶汁,慢慢地倒入那白色的糯米粉中。外婆清洗了一下手,便开始揉搓那粉,很快,那雪白的糯米粉和青绿色的艾草汁,很听话地调和在了一起,变成了一大块青绿色的米粉团,圆滚滚的,胖嘟嘟的,像小娃娃一般可爱。
揉搓米粉团将近半个小时后,外婆摘下一小块米粉团,在案板上用手将它压扁,再舀一勺炒制好的瘦肉咸菜虾皮馅料放在中间,又将外面的粉皮向中间收拢,直到把馅料完全包裹住,再用手轻轻一按,变成了一个扁扁的青团饼。
一个个青团饼被放入了蒸笼。灶台下,作燃料的茶籽壳劈啪作响,闪动着红红的火苗。很快,蒸笼下面的水咕嘟咕嘟地翻滚着,水蒸气直往上冒。站在灶前的我,满含期待地盯着蒸笼上一团团缭绕的白气,外婆在灶肚里又加了一大铲子的茶籽壳,火更旺了。
“青团熟啦!”外婆掀开蒸笼盖,一团白色的水蒸气弥散开来,像仙境一般。须臾,水蒸气慢慢消散了,只见那淡淡的青色变成深青色。我拿起一块热乎的青团,吹一吹,咬一口,馅料咸香的味道和艾叶的清香味,便溢满口腔。
“好吃吗?再多吃几个。”外婆笑呵呵地看着我。看到外婆的脸颊、手臂上还沾着糯米粉,我也笑了。
至今,每每想到外婆,我便想起那青色的艾叶糯米团。那青色是所有的颜色中最独特、最美丽的,它既属于外婆,也属于我。
押题主题:探究
【高分范文】
学问藏在古诗里一考生
“ 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作诗也会吟。”许多人对中国古典诗歌情有独钟。不过,有些人读古诗,仅满足于了解大意。其实,如果我们能钻进去,努力探索,就会发现古诗里藏着许多学问。
白居易有一首诗叫《问刘十九》,诗中写道:“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。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”这里的“绿蚁”可不是绿色的蚂蚁,而是指酒。可是,那时的人们为什么把酒称为“绿蚁”呢?
原来,受当时酿酒工艺的限制,新酿的米酒上,总是泛着绿色的泡沫,形状细如蚁,故称“绿蚁”。这就是学问。如果你感兴趣,顺着“绿蚁”去研究一番,很容易就能看到中国酿酒工艺的发展,你对酿酒知识的了解就会比别人深入,你在这方面的学问就会胜人一筹。
我们学过白居易的一首诗叫《草》: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”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令人敬佩。然而,你可能不知道的是,这四句诗还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,那就是芳草的荣枯,有一年一度的循环,这种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,春风一到,芳草就苏醒了,这也是学问。说到物候,不由得想起白居易的另一首诗《大林寺桃花》:“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。长恨春归无觅处,不知转入此中来。”为什么都四月芳菲尽了,山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呢?同样与物候有关,因为山越高,温度越低,花当然开得迟了。所以说海拔的高低对植物生长是有影响的。如果再探索一下,你还能从古诗中找到影响物候现象的其他原因,你的学问会更进一层。
我读过一组描写古人运动的诗歌。三国时曹植写道:“连骑击鞠壤,巧捷惟万端”,这里的“击鞠”即古代的马球。明人钱福写道:“蹴鞠当场二月天,仙风吹下两婵娟”,这里的“蹴鞠”其实就是今天的足球。杨万里写道:“角抵罢时还摆宴,卷班出殿戴花回”,角抵是什么?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摔跤。宋代理学家程颢写道:“大都博弈皆戏剧,象戏翻能学用兵。车马尚存周战法,偏裨兼备汉官名……”这里的博弈显然就是象棋比赛了。你看看,这些古诗中,竟然藏着一部中国古代体育史呀!
看来,我们读古诗,绝不能浮光掠影,而应努力去探索其背后藏着的学问。其实,何止古诗,书画、音乐、建筑、陶瓷等,都藏着学问呢,只等我们去探索!谁能拥有一双探索学问的慧眼,学问就会青睐谁。
押题主题:家国情怀
【高分范文】
没有国哪有家一考生
“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。”家国相依,筑成我们最坚实的民族长城。
拥有家国情怀是民之本。那何为家国情怀呢?家国情怀是谭嗣同“我自横刀向天笑,去留肝胆两昆仑”的豪情壮志,是王昌龄“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”的忠贞志向,是杜甫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”的忧国情怀。家国情怀深藏在每个人的心中,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源泉,给我们的砥砺前行注入无限的动力。这种精神将伴随我们一生,时刻提醒我们:我是中国人!
家国情怀是有志之士思想的基石。他们心怀苍生,正如鲁迅。在封建的黑暗社会,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。为了让人们从沉睡中觉醒,拿起武器与黑暗的现实抗争,鲁迅先生毅然弃医从文,拿起笔杆,深刻揭露封建社会的弊端,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,让他们明白:为了民族的命运,为了国家的前途,国人应该拿起武器奋勇抗争。
家国情怀是永恒的主旋律,是弘扬爱国精神的主阵地。科幻电影《流浪地球》中地球撞击木星的危急时刻,中国航天员刘培强驾驶载有燃料的空间站主控室撞向木星,使地球得以摆脱木星引力而获救。作为一名父亲,他给孩子做了表率,塑造了一个英雄父亲的形象。作为一名航天员,他坚守自己的职责,用生命诠释职业的神圣。《金刚川》中的张飞忍着断腿的剧痛,以一己之力带着最后的四颗炮弹击落了轰炸机,不仅为大部队的转移扫清了障碍,也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,就连美国宇航员也对他肃然起敬。他们虽是影视作品中的人物,但他们的精神正是对家国情怀的最好诠释。任何时候,爱国与爱家是分不开的,只有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,我们才可能有快乐幸福的个人家庭。
扬州十日,嘉定三屠,没有一个人低过头。一个民族,不怕经历苦难,害怕的是精神文化被抹杀。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中,苦难如影随形,而家国精神始终贯串其中,因为我们的爱国情怀从不枯竭。
押题主题:传统
【高分范文】
糖瓜一考生
时光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,唱起家乡的童谣,我又忆起儿时的糖瓜。
糖瓜是老家过年必备的美食,更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糕点。小时候我最盼望的就是过年,过年可以穿上新衣服,可以吃到各种美食,我最期盼的美食就是糖瓜。童年时对糖瓜的渴望记忆犹新,这也让我想起疼爱我的姥姥。印象中姥姥总会提前把糖瓜准备好,用袋子裹起来,藏在大衣柜的格子里,并不忘唠叨几句:“你这会儿可别再偷吃了,离过年还有些日子呢。要是再偷吃,到过年的时候可就没得吃了。”嘿,小孩子怎么能经得住美食的诱惑呢?对于姥姥的唠叨,我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,常常趁大人们干活的时候,偷偷地去翻箱倒柜。
糖瓜的外形像小南瓜,中间是空的,颜色淡黄淡黄的,表面撒上了白芝麻,从侧面看,似有许多小孔,咬上一口,脆脆的,甜甜的。姥姥曾对我说,糖瓜的香甜是最自然、最纯正、最传统的,因为没有使用任何添加剂。现在想来,与现在的由机器加工的食品相比,糖瓜传统的工艺、传统的配方更显珍贵,也更能制作出童年的香甜味道.为了防止我偷吃,姥姥说糖瓜是要先给天上的神仙吃的,在腊月二十三这天,灶王爷要上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实情,因此每家每户都要摆上供品来祭灶王爷上天,这天就被称为“祭灶节”。而在祭灶王爷时,许多地方是用麦芽制作的糖瓜作供品的。
长大后尝过各种美食后才知道,原来糖瓜是我心中最爱,糖瓜远胜于各种糖果、巧克力。我怀念糖瓜那丝丝的甜蜜,怀念手拿糖瓜坐在电视机前的美好情景,更怀念偷吃糖瓜时的刺激与惊喜,而这正是童年的乐趣。糖瓜犹如一个个贝壳,贝壳打开,就是回味无穷的美好记忆,就是点点滴滴的无穷思念,就是姥姥对我的关心与爱护。想起姥姥故意当着我的面将糖瓜放在不是很高的格子上,想起姥姥过几天就会问我有没有偷吃,我才知道她收藏的不是糖瓜,而是我童年的那份快乐和美好。
糖瓜于我而言,是老唱片,美得纯粹、绵长,满口都是童年时光的味道。它给了我纯真质朴的爱。
押题主题:环保
【高分范文】
听取蛙声一片一考生
一场盛大的蛙的奏鸣,是乡村丰收的序曲。
小时候,还没有如今那么多的音乐,人们只能在天地庐盖下聆听自然的呼吸,一下一下,节奏舒缓而悠扬。其中的佼佼者,便是夏夜的蛙鸣。
乡村的夜总是来得格外早,几乎是天一黑,就没了人声的喧闹,天地间便成了蛙的世界。
先是小小的几声,微弱而短促,像是演奏开始前的调音。渐渐地,蛙声连成了一片,像来自远方的呼唤,空灵而深邃,吸引着听众入场。接着,一声停了,一声又滑入,不疾不徐,此起彼伏,你方唱罢我登场。它们仿佛散落在乡间的诗人、纯真的朗读者,以最抒情的节拍、最高昂的音调、最悠扬的旋律,吟诵着对乡村最深沉的依恋。一片蛙鸣中,村庄和乡人们卸下一天的疲惫,枕着月光入眠。此刻,我只听到万籁呼吸的香甜,伴着蛙鸣的热烈。
我躺在床上眯着眼睛,静静地听着这首韵律分明的抒情诗。从中,我感受到了自然的呼吸,窥探到了自然律动的节奏——舒缓而悠扬。
大自然循着自己的节奏,不紧不慢,星辰交替,四季轮回,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去体味、去领悟。我们也随着自然的节奏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;春种,夏忙,秋收,冬藏,一步一步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走过山川岁月
循着自然的节奏生活,日子虽不说如何激荡昂扬、轰轰烈烈,却也平平仄仄,安稳和平,现世静好。我们不禁感叹,自然的节奏刚刚好,可以让我们去发现寻常人生中散落的星光、美好。
然而,不知从哪天起,我们在自然的节奏中酣眠,再醒来,却发现已物是人非!人们打着自己的节拍,将自然的节奏尽数打乱。蛙鸣没有了,取而代之的是车马喧嚣,人声鼎沸,温室大棚,反季节蔬菜,秋行夏令……我们日夜昏沉,四季颠倒。是什么让我们忘记了自然的教诲?是谁将自然的歌曲改得面目全非?
万物在我们自以为是编写而成的节奏中失了声,再奏不出那舒缓而悠扬的夜曲,只剩下猎猎的风声,那是自然沉重的叹息,也是一场盛大的告别!
押题主题:风物
【高分范文】
推窗风来一考生
山似相思久,推窗扑面来。一卷卷绝美书画,一袭袭高雅旗袍,一件件青铜玉器……凝聚了五千年文明的精华。推开传统文化的窗,一阵阵文化之风迎面而来。
青绿淬墨,展卷秀丽河山图。
宋代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描绘街市、城郭,展现寻常百姓之生活情趣。王希孟的《千里江山图》则自空中纵览祖国之大好河山,品山水与人合一之大美。
《只此青绿》的舞者们用曼妙的舞姿,演绎出大气磅礴的无垠江山,再现了《千里江山图》中的场景,带领人们梦回北宋,情寄山河。有那依山傍水的人家,有那不惧风雨的钓鱼台,也有那高峰平坡,流溪飞泉,重峦叠嶂,青绿淬墨,浑然天成。舞者们高耸的发髻,翠绿的霓裳,演绎了刚毅之美、柔情之美,青绿千载,山河无限。推开窗,见证一场青绿的浪漫之旅,迎来阵阵绘画文化之风。
一袭旗袍,岁月永不败美人。
窈窕淑女,着一袭青色旗袍,曼妙多姿,染就一树芳华,温柔一段岁月。那旗袍将古典美与东方美完美结合,诠释了东方女子的婀娜与柔情。旗袍师傅们手持极细的绣花针在成衣上绣出各色花鸟,一针一线,清晰可见。如意结小巧精致,细线打着边,一袭披肩,两袖清风,诉说着绝世风雅。
旗袍,风靡全球。走进一座古镇,来来往往的女子们身着旗袍,与古镇相得益彰。在国外,很多人都热衷于穿旗袍,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魅力。身穿一袭旗袍,脚踩一双高跟鞋,一手提包,另一手打伞,惊艳了时光。推开窗,见证旗袍之美,迎来阵阵服饰文化之风。
梦回古蜀,领略三星堆文明。
在央视的虎年春晚上,展示了出土的三星堆文物,金面具残片,青铜大立人,青铜神树,沉睡数千年,一醒惊天下。一片甲骨,带出了封印三千年的标本,唤醒了等待三千年的生命。
三星堆文物的出土,掀起了一波考古热潮,越来越多的文物重见天日,受世人欣赏,供世人膜拜。推开窗,见证文物灿烂之美,迎来阵阵考古文化之风。
那些文化瑰宝正在诉说着属于它们的故事,那灿烂的传统文化,贯古今,串未来。推开那扇窗,迎来文化之风,荡涤我们的心灵,丰盈我们的思想,也提升我们的品位。
战江出品,必属精品